主页 > 老版本imtoken >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有什么区别?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有什么区别?

老版本imtoken 2023-01-18 11:39:41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促进投资者避险保值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有人怀疑股指期货是国内外机构操纵和做空中国股市的工具。

其实双向交易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也是最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基本建立了与股市相匹配的股指期货市场。

我国建设股指期货市场的目的是完善股票市场的内部稳定机制,夯实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外资期货做空做多在哪看,为投资者提供管理风险的工具。从全球经验和中国期货指数期货的设计和运作来看,股指期货绝不是做空中国的工具。

双向交易

股指期货和“裸卖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在运行机制上有明显的区别,不要混淆。

一方面,“裸卖空”主要是指单向卖空股票,而股指期货则实行双向交易机制。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限制股票“裸卖空”的措施,但从未限制股指期货的运作。

另一方面,“裸卖空”存在明显缺陷,极易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传统的卖空是指当交易者预期股票价格下跌时,从券商处借入证券卖出,然后买入股票并在一定期限内将其归还的行为。而“裸卖空”是指卖空者在借入股票之前已经卖出了买方根本没有的股票,只需要在规定的T+3结算日之前买入并交割该股票,从而提供卖空卖方具有三天归档机制,可以延迟库存的交付。这种“先发制人卖空”机制在中国是完全禁止的,但在美国一开始并不违法。

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此前很少对此类交易进行严格监管,甚至一些“裸卖空”在T+3结算日之后未能借入股票并交付给买家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交易一段时间。滥用“裸卖空”和操纵股价,极易导致股市价格剧烈波动,极易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

相比之下,股指期货是一种标准化的对冲工具。市场参与者可以买入多头或卖出空头外资期货做空做多在哪看,从而建立期货头寸。没有类似“先卖给买家,但不在手上”的交易机制。延迟交割不存在跳空机制,完全无法与“裸卖空”相提并论。正因为如此,2008年金融危机恶化时,美国证监会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对“裸卖空”采取了措施,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并未对股指期货施加任何限制。 .

股指期货双向交易机制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对于完善股市内部稳定机制,为股市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自1982年推出至今仅30多年,股指期货已迅速成为全球不可替代的风险管理工具。它们经受住了历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为维护市场平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大幅增加,不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也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得到了全球市场的一致认可。台湾期交所对金融危机后股指期货的评价:“金融危机期间,股指期货成为股市下跌时的‘引流通道’,缓解了股东抛售股票对股市的抛压。 ,有利于股市的稳定。股指期货是股市的‘稳定器’。”

处理条件

实践表明,卖空机制本身并不是各国监管机构的目标,操纵是监管的共同敌人。从海外案例来看,市场操纵有其特定的原因和特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卖空操纵发生在过度开放和自由化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但我们的金融开放、创新和改革必须有强有力的监管支持,才能保证开放的顺利进行。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可能有机构或个人在资金、信息等要素上具有优势,可以充分调配资源,在弱势的市场上发起攻击。

国际投机资本1992年冲击英镑,1994年击败墨西哥比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冲击亚洲国家货币,都是跨国打压市场的经典案例。

1990年代初期,墨西哥大力推动经济金融自由化,大量热钱被囤积,投机资本猖獗,墨西哥比索被严重高估。年内贬值70%,外汇储备枯竭,导致墨西哥比索和股市崩盘,经济危机爆发。

1997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一味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大量投机热钱流入。泰铢与美元挂钩,高于正常水平。泰铢兑美元暴跌18%,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开放和自由化并不是操纵市场的理由,一味的全面开放和开放政策客观上为操纵提供了便利和机会。

其次,打压市场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信息引导结合证券借贷交易来获取利润。过去几年,一些外企打压中概股的惯用手法是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负面信息,然后针对性寻找具体证据。第二步,通过融券卖空上市公司股票。第三步,与其他机构合作,公开发布负面消息,最大程度制造投资者恐慌。

在上述案例中,打压市场的关键在于打压者凭借其在信息或“话语权”方面的优势,改变了市场对股票估值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打压市场的常见方式是“欺诈市场”,即散布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预测或估值来误导投资者,但像浑水这样的机构不同,他们刻意回避违法红线不发布虚假信息,而是通过放大负面信息达到压制的目的。

第三,操纵往往利用监管漏洞和产品缺陷来达到操纵和获利的目的。历史上,韩国的 KOSPI200 指数和香港的恒生指数产品由于产品设计问题和监管不力而被外资操纵。

以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恒生指数期货为例。当时恒生指数共有33只成份股,前四名成份股市值占总市值的45%以上。只有做空汇丰控股(当时市值占总市值超过25%),基本可以达到做空大盘的目的。从风险控制来看,虽然港交所对股票有T+2结算规则,但中央结算所并没有严格执行,让国际资本利用这个漏洞,成功平掉掉期空头头寸,买入股票冷静。 香港期货交易所对大投资者的定义和持仓限制也较为宽松。

由于上述产品缺陷和风险控制法规宽松,为国际投机资本提供了机会。

第四,操纵多是利用特定的宏观经济和金融背景,交互使用多种工具打压市场。由于基本面因素,外资有可能乘势做空,可用手段也丰富多样。 1998年境外机构对香港市场的狙击,可谓是打压市场手段的总结。

在亚洲金融风暴之际,特别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国际资本利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同业拆借市场、期货市场与各方互动。自1998年7月起,利用外汇远期、股票现货、股指期货等工具抢占恒生指数。攻击港元和恒生指数的设计缺陷。

这种多维和三维的结合方式效果明显。恒指开盘报7476点,收盘报7254点,全天下跌2.84%。此后,恒生指数连续下跌。 8月13日,恒指盘中最低价6544点,收报6660点。最终,在香港政府的干预下,经过1998年8月27日至28日的多次鏖战,恒生指数28日被推高至7829点。外资机构失败归来。

可见,操纵成功的真正原因是宏观经济的恶化、监管制度的漏洞、产品本身的缺陷,以及操纵者在信息、资金、手段和手段等方面的优势。其他因素。为遏制操纵现象,必须从制度、监管、产品设计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市场安全平稳运行。

防止恶意操纵

从以上可以看出,资本操纵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不具备的,中国监管部门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防范。

首先,中国的金融监管总体上是审慎严格的。外资若要做空中国,冲击中国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就离不开中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没有这两个重要条件,做空中国就有巨大的障碍。目前,虽然利率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改革稳步有序推进,但资本项目尚未全面开放,热钱流入和境外机构经营活动在中国是严格监管的。长期以来,股指期货是国内外做空中国的重要工具。事实上,国外机构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近期,有人认为国债期货是做空中国经济的终极武器。事实上,外国机构甚至没有资格进入。此外,中国严禁裸卖空。外资难以实现各种卖空工具的串联组合,打压股市。

第二,外资参与规模有限,利用股指期货打压股市是不现实的。目前外资只能通过QFII渠道参与股指期货,而且仅限于对冲,市场规模也极小。截至2013年12月31日,仅有18家QFII开户,日均交易量和持仓量分别仅占市场总量的0.01%和3.40%。他们没有市场影响力。国内股市的定价能力影响不大。国外机构“唱空”、“熊”国内市场很容易,但真正“做空”却很难。

第三,中国股指期货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后发优势。它广泛借鉴全球市场经验,并将防止市场操纵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沪深300指数期货选材科学合理,结构分散,市值巨大。到期结算价的计算采用采样时间长,抗操纵性强。

自推出以来,合约面值一直保持在60万元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合约之一;成分股集中度不高,上市以来前10名成分股的权重基本保持不变。大约是 22%;到期交割结算价采用现货标的指数最近2小时均价,有效增加了操纵难度。

四是实施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市场风险。中金所实行严格审慎的风险管理制度,全面覆盖市场操纵的主要风险点。股指期货保证金比例是国际平均水平的两倍,有效压缩杠杆。严格限制单个投机客户对单张合约的单边持仓水平,对大型机构的套期保值、套利额度进行严格审批管理,有效提高了抗操纵能力。

股指期货已在海外市场成功运作多年。中国股指期货自推出以来,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发挥作用。他们只帮股市不添麻烦,当然也永远不会成为做空中国的工具。中国监管机构应高度重视和警惕国内外“做空中国”的声音,不应让它被动发展,而应及时填补漏洞,夯实基础。只要市场体系健全、规则完善、监管有力,中国就可以避免被恶意“做空”。